文/桃李
電池其實大家都很熟悉的,日常的很多電子設備都會用到它,你或許不知道電池的內部長什么樣,也許不知道電池工作的原理,但是一定知道電池有正極和負極之分,使用時如果將正極和負極的位置放錯了,電子設備就不能正常的工作,這一點在新能源電動汽車上也是也有的。
上次我們說到過動力電池的正極部分,它是電池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其成本占單個電池總成本的50%以上。相比較而言,電池的負極似乎不太被注意到,在成本上,它只占單個電池總成本的5%—15%,那么與正極相對的負極在電池中有什么用呢?它真的沒有正極重要嗎?
首先我們可以明確地說,電池的負極與正極一樣重要,成本上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材料的不同導致的,這并不能作為衡量正負極重要程度的標準。鋰電池的負極是由活性物質、粘合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糊狀均勻涂抹在銅箔兩側,經干燥、滾壓而成。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負極材料作為鋰離子和電子的載體,起著能量的儲存與釋放的作用。
這里我們簡單說明一下電池的正負極如何工作。當對電池進行充電時,電池的正極上有鋰離子生成,生成的鋰離子經過電解液運動到負極。而作為負極的碳呈層狀結構,它有很多微孔,達到負極的鋰離子就嵌入到碳層的微孔中,嵌入的鋰離子越多,充電容量越高。同樣,當對電池進行放電時(即我們使用電池的過程),嵌在負極碳層中的鋰離子脫出,又運動回正極。回正極的鋰離子越多,放電容量越高。
關于負極材料的選擇,需要滿足以下的要求,比如在基體中大量的鋰能夠發生可逆插入和脫嵌以得到高容量,而在插入/脫嵌過程中,負極主體結構沒有或很少發生變化;另外主體材料具有良好的表面結構,能夠與液體電解質形成良好的SEI,并且插入化合物在整個電壓范圍內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在形成SEI后不與電解質等發生反應等。
目前負極材料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石墨為代表的碳素材料,另一類則是以硅基材料為代表的非碳負極材料,之所以說它們倆是代表,原因在于前者是當前負極材料的主流選擇,而后者是負極材料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兩種材料各有優劣。
石墨類負極材料的工藝較為成熟,其理論容量為372mAh/g,而且其來源豐富,具有綜合性能較好、性價比高等優勢,是當前動力電池市場的普遍選擇。石墨分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在不斷地競爭中,人造石墨由于優異的性能,在加工過程中可提高和增加鋰離子電池的快充性能和循環壽命,近年來逐漸成為負極材料市場主流。2021年上半年,人造石墨出貨量達到28.5萬噸,占負極材料總量的84.9%。
不過石墨的缺點也很多,比如克容量較低,不太能滿足動力電池的需求,而且如果純度不夠,副反應較多。其次層狀結構穩定性有待提高,倍率性能不好,充放電平臺過低。
相比于石墨,作為新型負極材料,硅基負極最大的優勢在于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上限,硅基負極材料中的硅和鋰發生合金化反應,最大克容量為4200毫安/克,是石墨的10倍以上。而這與廣大車企追求更高能量、更大續航里程的目標相符合,是目前研究的一個重點方向。
目前硅基負極材料的主要缺陷在于成本較高,另外其體積膨脹可達300%,這不僅僅會導致Si負極的顆粒破碎,還會破壞電極的導電網絡和粘接劑網絡,導致活性物質損失,從而嚴重影響硅負極材料的循環性能,這些都是制約其市場需求上升的重要因素。不過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以及技術水平的提高,未來應該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總結:
負極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的四大關鍵技術之一,它與正極材料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包括動力電池的每一個部分其實都是有其存在的作用的,我們不能單從其成本占比來考慮。
特別聲明:本站所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掃描關注
上海聯凈官方微信
隨時了解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