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光,又稱壓光。面料后整理的一道工序。利用纖維在高壓或高溫條件下的物理可塑性將織物表面軋平或軋出花紋,以增進織物光澤的整理過程。
依據輥面材料、軋壓力、溫度、不同的軟、硬軋輥組合及穿布方式,可獲得不同的軋光效果。
上輥為表面經過高度拋光的金屬輥,也是加熱輥,中間為尼龍輥,下輥為金屬輥,主要起托輥作用。生產時布料從上輥(電磁感應加熱輥)和中輥(尼龍輥)之間穿過,加壓狀態下感應加熱輥和尼龍輥形成軋點,布料經過軋點從而達到軋光效果。
工藝 溫度從冷壓~160℃之間,速度70m/min,壓力8~10kg。
用途:多用于布料要求軋光有一般光澤的、改善手感的(軋光處理后手感會變軟滑)、軋布面平整度的、去除染整布面漿花的(布面看上去有類似白色水印)、改變顏色的(軋后顏色會變淺)以及涂層整理的前道工序(軋光后涂層可增加織物的耐水壓性,膠面更平整柔軟滑爽,同時也節約膠水),還有軋織物防絨的也常用鏡面軋光機整理,例如近年流行的輕薄羽絨服面料——380T尼絲紡(無膽防絨)。
中間為電磁加熱輥上下為尼龍輥,工作時布料從下輥和電磁感應加熱輥穿過再從加熱輥和上輥之間穿過,從而形成兩個軋點,相當于面料被軋2遍。
工藝 溫度120~160℃ ,8~10kg壓力,40m/min。
用途:面料要求光澤啞光的,手感柔軟厚實有糯感,膚感的,有皮膜效果的,例如多F滌塔夫皮膜軋光整理。
有兩支電磁感應加熱輥、三個棉花輥和上下兩個金屬托輥組成,工作時布料從各輥之間繞過,形成五個軋點達到反復多次軋光效果。類似于七輥機的還有五輥軋光機以及把七輥機的最下面兩輥換成一根尼龍輥的六輥機,工作原理都基本一致!
工藝 溫度110~140℃,壓力4~8kg,速度60m/min。
用途:主要用于羽絨服內膽布的防絨整理,例如最常見的290T滌塔夫膽布!
溫度、速度、壓力是軋光機三要素,軋后效果不理想首先要從這三個方面找原因。
1、手感偏硬,整理后手感偏硬應該考慮溫度壓力和速度是過高和太慢,油面后手感偏硬可以鏡面冷壓一下,當然織物整理前如果太硬的話軋后也不太可能變的太軟!
2、光澤度太亮或太暗 亮度主要是溫度決定的,太亮應該降低溫度,加快速度和減小壓力,太暗則相反。
3、邊中差和頭尾差,兩邊亮應該減小壓力,中間亮應該增加壓力(輥筒有中高);頭尾差應該是溫度沒有保持一致,一般溫度控制在正負5度之內!
4、防絨效果差 防絨效果不好應該減慢速度和調高溫度壓力,或者增加軋光的次數!
5、皺印 軋死印是軋光常見的問題,兩邊皺印應該增加進布的張力,中間皺印要減小進布的張力。中間皺印也要檢查下進布架是否干凈,摩擦力太大也容易造成布面擦傷。一般加工匹裝的散布應該打成大卷裝后再加工,以達到恒張力的目的!
6、軋光斑點 軋光斑點是最常見的病疵,輥面不干凈造成的(例如輥面有線頭),生產中一定要經常擦拭輥面!輥面損傷也會產生軋光斑點(例如尼龍輥壓到硬物造成的凹陷小坑等)。
特別聲明:本站所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掃描關注
上海聯凈官方微信
隨時了解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