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碳纖維的預氧化
1?
原絲及碳纖維制備
丙烯腈、衣康酸 按質量比99:1,以偶氮二異丁腈為引發劑、二甲基亞砜為溶劑進行溶液聚合。經過脫單、脫泡后的聚合液通過計量泵輸送至噴絲組件,由噴絲板進入凝固浴中凝固成型,然后經過水洗、熱水牽伸、上油、干燥致密化、蒸汽牽伸等工序,得到碳纖維原絲;再經過氧化、低溫碳化、高溫碳化、表面處理、上漿等工序后得到碳纖維。
圖1 碳纖維制備流程圖
2?
預氧化的目的
預氧化過程一般是在180-300℃空氣氣氛中進行,預氧化過程可以使PAN大分子鏈、發生分子內環化、分子間交聯和氧化等一系列反應生成環狀和熱性能穩定的梯形結構,使其在碳化過程中保持纖維形態而不燃不融。這些反應包括分子內氫的消除在大分子主鏈上形成共軛C=C結構。PAN大分子內的氧基交聯形成包含C=N基團的環狀結構。
3?
預氧化過程元素成分的變化
由于生產工藝不同,不同PAN原絲中C、H、O、N等主要元素的含量略有不同預氧化初期C、H、N三成分下降,但不如中期急劇,而氧成分上升速度亦不如中期快,這種區別不十分明顯,初期時間極其短暫;預氧化中期C、H、N的含量直線下降,氧含量急劇上升,反應十分激烈;預氧化后期呈現不明顯的平緩趨勢,反應趨于緩和。
圖2 預氧化過程元素含量的變化
4?
預氧化過程纖維環化指數的變化
根據廣角和小角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聚丙烯腈纖維,沒有嚴格的結晶結構,但具有準晶結構,相對的有序區域典型聚丙烯腈纖維的X射線衍射譜依次在2θ=17和2θ=30附近出現敏銳的強衍射峰(相應為S1和S2峰),在預氧化過程中隨著鏈狀PAN環化脫氫轉變為耐熱梯形結構,相應S1和S2峰的峰值和峰位置發生相對變化,因此可以用A=S2/(S1-S2)值作為評估預氧化或環化程度的指數,式中A為預氧化指數,S1、S2分別為其所在峰位的衍射強度S1和S2直接從衍射譜測得,故可從A值估測預氧化程度。在預氧化初期環化指數上升較緩慢,中期和后期環化指數急劇上升,最終S1和S2峰重合。
圖3 預氧化過程環化指數的變化
5?
預氧化階段斷口形貌
預氧化初期掃描電子顯微鏡斷口形貌可觀察到半融狀態,原絲中的絲束結構消失,呈塊狀堆垛結構,間隙加大,纖維明顯收縮。預氧化中期形成新的片塊堆垛的束狀結構并逐步向片狀(扇形或中心)發散排列結構過渡。預氧化中期形成的結構框架在預氧化后期趨于穩定,在碳化過程中這種結構框架并無大的變化,但片狀結構趨于明晰。
(a)初期; (b)中后期;
(c)后期; (d)碳纖維;
圖4 聚丙烯腈原絲不同階段預氧絲及碳纖維斷口形貌
特別聲明:本站所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掃描關注
上海聯凈官方微信
隨時了解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