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體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輔材,主要作用是導電。集流體既充當正負極活性 材料的載體,又充當正負極電子收集與傳導體,其作用則是將電池活性物質產生的 電流匯集起來,以產生更大的輸出電流。通常選擇銅箔作為負極集流體,選擇鋁箔 作為正極集流體。據高工鋰電,目前國內動力電池正在加快 6μm 銅箔替代 8μm 的 導入步伐,頭部電池企業 6μm 銅箔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 90%,2021 年起頭部電池 企業進一步加快 4.5μm 極薄銅箔的導入。鋁箔因導電性好、質地軟、制造技術成 熟、成本低等特點成為鋰離子電池正極集流體的首選,目前應用厚度是 9-20μm。
復合集流體在材料和結構上顛覆傳統集流體。復合集流體采用“金屬-PET/PP 高分子材料-金屬”三明治結構,以高分子絕緣樹脂 PET/PP 等材料作為“夾心” 層,上下兩面沉積金屬鋁或金屬銅,引入高分子絕緣材料替代傳統純金屬結構,通 過金屬層與高分子層機械-電-熱性能的多重耦合關系,突破傳統集流體功能局限。
復合集流體的產業化初衷是為了改善電池安全性。針刺實驗中,傳統箔材會產 生大尺寸毛刺,造成內短路,引起熱失控。三明治的特殊結構使復合集流體產生較 小的毛刺尺寸,疊加高分子材料層受熱發生的短路效應,短時間內可降低短路電 流,同時有效防止鋰枝晶穿透隔膜引發的熱失控。據文獻《高安全鋰離子電池復合 集流體的界面強化》,傳統鋁箔在針刺后立即發生短路,PET 復合鋁箔在針刺后電 壓基本可維持 4V,且無起火冒煙現象,有效阻止了電池的內短路。
復合集流體優勢在產業化中被放大:兼具提升安全性、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 除開有效阻止內短路提升安全性,以價格更便宜、質量更輕的高分子材料代替金屬 的革命性創新在電池能量密度和成本上也占據優勢。據 GGII,輕量化高分子材料 比純金屬集流體重量降低 50%-80%,同時復合集流體厚度相比業內同行純金屬集 流體減少 25%-40%,從而將電池內更多空間讓渡給活性物質,隨著重量占比降 低、電池內活性物質占比增加,能量密度實現提升 5%-10%。
復合集流體產業化進展:消費電池領域已量產,動力電池領域中復合鋁箔已量 產,復合銅箔送樣驗證中。據 GGII,2021 年 7 月,OPPO 發布五層夾心式安全電 池,引入復合集流體技術,實現復合集流體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2021 年寧德 時代研發的多功能復合集流體技術在 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評選 中獲評為十大創新技術之一,該技術考慮鋁箔通過熱-機械載荷斷路的電池內短路 模擬仿真,引入真空氣相沉積工藝,構建三明治結構的復合鋁箔,在業內率先解決 了高鎳電池內短路難題,并通過萊茵 TüV 認證。
同時,研制了原位鈍化和連續輥 焊工藝和裝備,攻克了集流體因材料和結構顛覆難以規?;慨a的短板,生產節拍 達到 20ppm。目前該復合鋁箔已實現批量生產并應用于大批主機廠。復合銅箔產 業化仍在進程中,寶明科技、元琛科技等多家企業均公告投資建設相關產線,目前 已與多家電芯廠測試送樣。
從專利和企業盈利角度看,下游大廠多專利構壁壘,為行業發展確定性奠基。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寧德時代在 2018 年開始研究復合集流體在動力電池上的產業 化應用,并在 2018 年 10 月首次發布復合集流體相關專利,首篇專利《二次電池 集流體的加工設備》旨在論述一種二次電池集流體的加工設備,以實現箔材與復合 集流體的極耳的連接,以將電芯中的電流輸送出來。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自 2018 年起,四年時間寧德時代累計發布復合集流體相關專利超 50 份,在下游電芯 廠中占據領先。
比亞迪、億緯鋰能、欣旺達、蜂巢能源等多家電芯廠從 2019 年起陸續在復合 集流體領域投入研究。新興領域專利技術的壁壘構建可幫助企業堅固護城河、增強 盈利能力,寧德時代作為龍頭電池廠商,已經構建復合集流體專利壁壘的技術紅利 也將提高企業自身對其產業化應用研發的積極性,電池龍頭的積極布局也將推動復 合集流體在動力電池領域的 0 到 1 進程,為行業發展確定性奠基。
市場空間:中國平價+海外擴張,全球電動化提速滲透,對應中游環節的 0 到 1 賽道行業成長屬性強。中國:A0 級海鷗及 A 級車比亞迪 DM-i 系列引領,二、三 線城市滲透率提速,疊加 B 級海豹渠道下沉、Model Y 品牌效應向低線城市延伸, 有望持續打開滲透空間。歐洲:受益于特斯拉本土產能放量、芯片限制趨緩疊加中 歐班列配合滾裝船帶動比亞迪等車企出海,供給彈性有望充分釋放,預計 2023 年 歐洲電車銷量有望超 300 萬輛。
美國:2023 年 SUV 及皮卡產品突破,疊加稅收抵 扣重啟共同驅動美國電車銷量沖擊 200 萬輛,全球電動車銷量有望突破 1450 萬 輛。據相關文獻,假設單 GWh 所需鋰電銅箔和鋁箔面積分別為 1200 萬 m2、1750 萬 m2,基于 2025 年下游需求預測數據,若屆時復合銅箔全球滲透率能達到 1%/5%/10%,則可對應需求量為 2.60、13.00、26.01 億 m2。若復合鋁箔全球滲 透率能達到 3%/4%/5%,則對應需求量為 11.38、15.17、18.96 億 m2。
(一)工藝:區別傳統箔類制造,采用鍍膜新工藝
傳統銅箔制備采用電解法,傳統鋁箔采用壓延工藝。傳統鋰電銅箔制造的原材 料是電解銅和硫酸,工序包括“溶銅-生箔-后處理-分切”四大步驟。原理來看,鋰 電銅箔的生成實質是銅離子在陰極輥表面的電沉積結晶結果,因此陰極輥為鋰電銅 箔生產的心臟,其質量直接決定銅箔的品質和厚度。傳統鋰電鋁箔采用壓延工藝制 備,制造原材料是鋁錠,具體工藝流程是先將鋁錠熔化、細化和過濾做提純預處 理,再進行鑄軋、冷軋、退火、粗軋、精軋等壓延加工工序,最后分切、氧化、涂 層出貨。
區別于傳統箔類制造,復合集流體采用鍍膜新工藝。由于高分子材料大多為不 導電的絕緣體,無法直接進行電鍍,需要先對高分子材料進行預處理使其表面沉積 一層導電的金屬膜。因此,復合集流體的制備核心在于如何在高分子材料基膜上鍍 一層兼具均勻性和致密性要求的金屬銅薄膜?!翱ú弊印彪y點從傳統銅箔的進口陰 極輥設備供給限制轉換成膜加工技術工藝壁壘,有別于傳統箔類的技術底層邏輯。 復合鋁箔 MA:一步法蒸鍍鋁現為成熟工藝。據東威科技投資者交流表,目前 尚未有適用于鋁電鍍的電鍍液,因此鋁箔多為蒸鍍。據金美新材料環評報告,其復 合鋁箔生產采用一步法蒸鍍鋁,相較于復合銅箔工藝,復合鋁箔去掉電鍍增厚工藝 完全采用蒸鍍工藝,蒸鍍次數增多,高溫下對基膜穩定性要求更高。
復合銅箔 MC:目前行業內可供選擇的技術路線有三類:一步法、兩步法以及 三步法。據高工鋰電,三步法是在磁控濺射步驟后加上蒸鍍工藝作為過渡,減少后 半段電鍍難度。三孚新科在 2022 年 11 月 4 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披露,其 采用一步法新型復合銅箔鍍銅工藝,具體步驟為先使用專用化學品做清潔、粗化以 提高表面粗糙度,再基于化學反應原理直接沉積銅層。
復合集流體產業化下催化的新工藝環節:磁控濺射鍍膜、蒸鍍、水電鍍膜。 鍍膜工藝按照反應性質可分為物理氣相沉積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采用物理方 法的技術叫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簡稱 PVD,采用化學反 應的技術叫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簡稱 CVD。蒸發鍍膜和 磁控鍍膜屬于物理氣相沉積,水電鍍屬于化學氣相沉積。 磁控濺射鍍膜:電子在電場的作用下與氬氣碰撞后,高能量的氬原子電離后撞 擊靶材表面,使得靶材發生濺射,濺射粒子在基片上沉積形成薄膜。 蒸發鍍膜:在真空條件下,采用一定的加熱蒸發方式使得鍍膜材料氣化,粒子 在基材表面沉積凝聚為膜的工藝方式。 水電鍍膜:在含金屬鹽溶液的鍍液中加入化學還原劑,將鍍液中的金屬離子還 原后沉積在被加工零件表面的一種加工方法 。
磁控濺射結合力好,但效率低導致鍍膜成本高。磁控濺射鍍膜的優勢在于穩定 性好、均勻度好、膜層致密、結合力好,但磁控濺射對金屬材料純度要求較高,加 工過程需要高純氬氣等特種氣體,單位面積加工成本高于電鍍。另外,磁控濺射單 次鍍膜厚度為納米級,若要達到微米級銅厚則需要多次濺射,效率低于電鍍工藝。 蒸鍍效率高,但蒸發溫度高對材料要求高。銅的熔點、沸點分別為 1083℃、 2562℃,鋁的熔點、沸點分別為 660℃、2327℃,可見銅和鋁所需的蒸鍍溫度都 較高,對基材熔點要求高,若基材熔點低在高溫下易出現孔洞現象。
水電鍍速度快,生產效率高,但加工材料受限。相較于高能量氬原子撞擊靶材 濺射金屬層的磁控濺射鍍膜法和高溫真空蒸發沉積金屬的蒸鍍法,水電鍍在鍍液中 進行離子置換的化學反應還原沉積的鍍膜方式效率更高,因化學反應機理決定,需 要加工原材料具備導電性,因此高分子基膜水電鍍前需要先采用磁控濺射或蒸鍍。
PP 和 PET 現為兩種主流基膜材料,二者性能各有缺陷。市場上通用的高分子 材料選擇有三類:PI、PP 和 PET。PI 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具 有優良的力學性能、電性能、化學穩定性以及很高的抗輻射性能、耐高溫和耐低溫 性能,但單價較高,在電池各環節降本增效大背景下,目前產業鏈選取傾向較小。 PP 耐強酸強堿,但抗拉強度較低,高涂布速度下易斷裂導致生產良率低,且 PP 是非極性分子,熔點低、粘結力較差,長卷加工過程中易產生孔洞、和金屬層貼合 能力較差;PET 抗拉強度較高,但不耐強酸強堿,電解液高溫下易被腐蝕,導致電 池循環性能減弱。
PET 復合集流體產業化中存在的問題: (1)應用在負極側的電解液兼容問題:目前商業化的鋰電池中的電解液絕大 部分是以 LiPF6 為電解質的有機溶液。LiPF6 最大的缺點是熱穩定性差和對濕度的 高敏感性。在電解液配置及電池組裝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存在微量的水分,會促使負 極側 LiPF6 分解,產生 POF3、HF 等強酸物質,負極側產生的強酸會腐蝕 PET, 導致 PET 結構被破壞從而削弱電池高溫循環性能。
PP 復合集流體產業化存在的問題: (1)銅層附著力差。PP 是非極性分子,表面附著力較弱,在產業化應用中該 性能缺陷也得到驗證,據寶明科技投資者交流活動記錄表披露,PP 遇到的問題中 存在 PP 和銅層的附著力不佳,需要著力解決。據雙星新材投資者交流活動記錄表 披露,PP 基膜因與銅結合力較差,試驗中 PP 基膜在濺射完成后銅層易被擦去。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 PET 復合鋁箔和 PP 復合銅箔路線產業化選擇的可能性 更高。PET 復合鋁箔:重慶金美 2022 年 11 月宣布已實現 8 微米復合鋁箔,主供 全球動力電池龍頭,本次量產的 8 微米復合鋁箔是新一代多功能復合鋁導電膜產 品。
2018 年,其第一代鋁復合集流體已隨著客戶高鎳三元項目在歐洲某車型上量 產應用。PP 復合銅箔:PET 銅箔的循環性能差問題需要電芯廠調整電解液配方解 決,技術難度高,且該解決方案同時需要電芯廠對現有產線做調整,未規模化前對 成本影響大。PP 銅箔需要材料廠做技術,我國聚丙烯薄膜公司如東材科技、泉州 嘉德利、銅峰電子、南洋科技等均擁有多年鍍膜生產和管理經驗,PP 膜產品厚度 范圍覆蓋 2 微米到 15 微米,多年雄厚的鍍膜技術積累,對基膜本身的特性認知和 加工工藝將助于 PP 膜在集流體的產業化應用。
(二)成本:產業化初期較高,降本看良率+規模
絕緣材料替代金屬,理論成本低,產業化初期受限于工藝和規模,成本較高。 現階段復合銅箔成本較傳統銅箔仍不具競爭力。根據金美環評報告,我們測算在磁 控濺射和水電鍍兩個環節良率 80%、采用日本東麗進口 PET 基膜的前提下,6.5 微米復合銅箔成本約為 4.92 元/平。據 Mysteel 官網,傳統 6 微米鋰電銅箔的生產 成本約為 4.32 元/平方米,復合銅箔現成本尚高于傳統銅箔成本。
復合銅箔降本路徑:基膜國產化、提生產線良率、設備效率。據阿里巴巴平臺 價格,日本東麗 PET 基膜價格約為 0.6-0.8 元/平,據寶明科技投資者交流記錄 表,國產 PET 基膜價格約為 2-3 萬元/噸,折合約為 0.2-0.3 元/平,但質量和進口 仍有差距;由于復合集流體屬于拉膜新材料業務,目前尚處于產業化初期,在材料 良率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磁控濺射和水電鍍設備的設備效率由生產線速度衡量,線速度越大,單位時間內的鍍銅產品越多,可減少設備折舊和人工費用。我們測 算,在磁控濺射和水電鍍銅良率 90%、國產化優質 PET 基膜價格 0.25 元/平、設 備效率提升 60%的中性假設下,復合 PET 銅箔成本可降至 3.76 元/平,較傳統銅 箔成本降幅可達約 10%。
下游趨勢:三元電池亟需解決安全問題,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待提高。據高 工鋰電和電池中國網,現有全球動力電池企業乘用車電池中三元電池平均能量密度 超 250Wh/kg,相比之下磷酸鐵鋰電池能密不超過 190Wh/kg。據碳博網,三元鋰 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的材料在到達一定溫度時都會發生分解,但三元鋰電池的材料 在 200 度左右的環境下就會發生分解,而磷酸鐵鋰電池的材料分解則發生在 700- 800 度左右的環境下。并且三元鋰電池材料的化學反應更加劇烈,會釋放氧分子, 在高溫作用下電解液迅速燃燒,安全性不如磷酸鐵鋰電池。因此,當下兩款電池的 革新優先度有所不同,三元電池的燃眉之急是提升安全性,提升能量密度是磷酸鐵 鋰電池的當務之急。
考慮金屬價格和性質,復合集流體應用場景不同。據 Wind 數據庫,截止到 12 月 5 日,2022 年全年銅長江有色平均價 6.76 萬元/噸,鋁長江有色平均價 2.00 萬 元/噸,鋁價僅占銅價約 30%。
以金美環評報告為例,8 微米復合鋁箔項目中, 0.48 億平方米復合鋁箔需要使用 660 噸高分子材料,按照“6 微米高分子材料+2 微米鋁層”結構計算得到金美所產復合鋁箔的密度為 2.39g/cm3,比傳統鋁箔密度 下降 11%;6 微米復合銅箔項目中,2.95 億平方米復合銅箔需要使用 6795 噸高分 子材料,按照“4 微米高分子材料+2 微米銅層”結構計算得到金美所產復合銅箔的 密度為 6.82 g/cm3,較傳統銅箔密度下降 24%,MC 密度降幅更顯著,提升能量密 度效果更好。因此,綜合考慮下游趨勢和材料本身性能,我們認為:復合鋁箔主要 用于高鎳三元電池,以提升安全性。復合銅箔主要用于磷酸鐵鋰電池,提升能量密 度為主,降低成本為輔。
復合集流體產業鏈各環節公司梳理:復合集流體產業鏈可分為上游原材料及制 備(基膜、靶材、拉膜設備)、中游鍍膜設備(磁控濺射鍍銅設備、蒸鍍設備、水電 鍍設備以及一步法化學鍍設備)、下游復合集流體產品以及終端電池產線調整下新 增的滾焊設備。
復合銅箔擴產積極,名義產能充足。據重慶金美項目報告書,擬投資35億元在 重慶綦江區建設共計40條產線,對應2億平復合鋁箔產能和6.5億平復合銅箔產能。 據寶明科技對外投資公告,擬投資60億元在江西贛州經開區建設復合集流體基地, 一期項目預計23年中量產,年產能1.5億平。2022年6月浙江人民政府官網公告,浙 江柔震科技擬投資5420萬元人民幣年產840萬平方米新型高安全鋰離子電池復合集 流體。據揚州政府官網,揚州納力新材料二期項目總投資112億元,分3批建設國際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全部建成達產后,年可實現開票銷售200億元。據環評報告, 今年7月揚州納力擬投資1.5億元建設兩條復合銅箔產線,對應年產0.14億平產能。預 計2025年國內復合鋁箔、復合銅箔名義產能將達約3、20億平方米。
(一)寧德時代:全球鋰電池龍頭,技術協同優勢下推動產業化進程
脫胎于全球消費電池龍頭ATL,現為全球動力+儲能電池雙龍頭,核心地位穩固。 公司脫胎于全球消費鋰電池龍頭ATL動力電池部門,2011年成立,2012年切入寶馬 供應鏈,后續逐漸成為上汽、東風、廣汽、吉利、一汽等國內龍頭主機廠核心供應 商,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2020年進入特斯拉供應鏈,寧德時代2016-2021年動力 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一,儲能電池產量2021年市占率全球第一。
2021年發布第一代鈉 離子電池,能量密度達全球最高水平。2022年發布換電品牌EVOGO及組合換電整體 解決方案,同年6月發布第三代CTP技術麒麟電池,預計2023年量產上市。公司不斷 強化四大創新構筑核心壁壘,通過打造資源(鋰鎳磷氟)-材料(磷酸鐵鋰/高鎳三元 /電解液/隔膜)-電池-系統(CTP/CTC)全產業鏈優勢,導入核心資源加速上下游合 作提升市場格局,通過簽署長協保障關鍵資源供應與成本,核心地位穩固。
入股復合膜專業制造商重慶金美,聯合研發復合集流體。據重慶金美官網,重 慶金美新材料成立于2019年,專業從事多功能薄膜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主打產品 為多功能復合集流體鋁箔(MA)和復合集流體銅箔(MC),該材料產品是金美聯合寧德 時代相互配合研發,目前已經實現商品化應用,進入量產階段。據中國證券網,2022 年11月11日重慶金美召開發布會宣布實現8微米復合鋁箔產品量產并主供全球動力 電池龍頭企業客戶。寧德時代通過長江晨道持股重慶金美新材15.68%股權,作為終 端應用電池龍頭,在新型材料發展初期,入股深度合作可加強材料廠與電芯廠的技 術交流,一方面利好材料廠發現問題做技術改進以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可幫助電芯 廠更好了解新材料,縮短新材料的導入周期,龍頭效應下更快大規模應用放量。
(二)璞泰來:鋰電材料平臺型公司,化學體系技術沉淀切入復合箔材
負極+涂覆起家,打造鋰電產業鏈獨特平臺化公司。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7 年在上交所上市,是第三方涂覆膜行業龍頭和人造石墨負極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 以平臺化思路布局產業鏈,擁有鋰電產業鏈內獨特的組織架構(母公司融資、協調, 子公司獨立經營),在PVDF、鋰電設備、基膜、粘結劑等細分環節均有超前布局, 加速產業鏈擴張。此外,2022年3月,公司發布了2022-2024年股權激勵計劃,目標 凈利潤分別為26、40、54億元,目標業績增速分別為48.6%、53.8%、35%,彰顯公 司的強烈發展自信心。
受益公司鋰電化學體系技術積累疊加深度綁定下游龍頭,復合箔材加速平臺化 布局。受益公司長期在涂布設備、涂覆加工、鋁塑包裝膜、光學膜業務領域的持續投 入和技術沉淀,以及公司技術團隊對鋰電池電化學體系的深刻理解,公司較早的對 復合集流體進行研發。據公司投資者交流記錄表披露,公司較早的對復合集流體業 務進行了研發布局,公司與下游客戶展開的聯合研發目前已取得較好的進展,公司 在復合集流體方面的工業技術路徑和解決方案能夠在設備成本、材料成本、收率等 長期競爭力上占據顯著競爭優勢,未來將逐步啟動量產生產線的建設。
公司多年來 以優質的產品服務于全球鋰離子電池頭部客戶,與寧德時代、LG 新能源、ATL、三 星 SDI、中創新航、欣旺達、珠海冠宇、比亞迪、億緯鋰能等主流電池制造廠商保 持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積累了良好的客戶認可度與品牌聲譽,主流客戶的高度認 可將助于公司在復合集流體的開發與量產創造新的業務服務模式提供良好基礎。
(三)東材科技:國內絕緣薄膜材料龍頭,基膜下沿一體化布局復合銅箔
以絕緣膜類材料為基礎,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公司成立于1994年,2011年在深 交所上市。公司以新型絕緣材料為基礎,緊抓化工新材料發展浪潮,在雙碳政策引 領下重點發展光學膜材料、電子材料、環保阻燃材料,產品應用于發電設備、特高壓 輸變電、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消費電子、平板顯示、電工電器、5G 通信等領域。公司通過橫向與縱向的相互延伸,以及上下游并購的方式,逐漸擴大 其影響力。2020年以來,公司著重布局新能源領域,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薄膜下沿一體化布局復合PP銅箔。2014年12月收購河南華佳,河南華佳成立于 2009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中小型科技企業,從 事2.5μm~12μm電容器用金屬化薄膜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制造,在國內高端制造、風能 及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等電容器金屬化薄膜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據公司官網, 華佳新能源具有12年的鍍膜生產和管理經驗,最薄BOPP膜可達2.5微米,研發生產 能力完全覆蓋PP復合箔材所需的4微米,具有技術先發優勢。
(四)寶明科技:LED背光源起家,鍍膜技術同源遷移切入復合銅箔
LED背光源起家。寶明科技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專業從事LED/CCFL背光源 及觸摸屏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成立之初主要從事LED/CCFL背光源的相 關業務,并于2007年起開始介入觸摸屏業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公司在LED背光 源和電容式觸摸屏業務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2011年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后于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在下游智能手機逐步進入存量市場之后,公司在2021年 積極進行了產品轉型,加大了在中大尺寸車載顯示的研發和市場推廣力度,現已形 成兩大主要業務:LED背光源和電容式觸摸屏主要工序深加工。
鍍膜技術同源,切入復合銅箔賽道。據公司公告,公司于2021年初開始布局鋰 電復合銅箔,技術來源于公司在金屬鍍膜技術方面的長期積累。2022年7月6日,公 司公告擬投資60億元在江西贛州建設鋰電復合銅箔生產基地,其中一期投資11.5億 元(固定投資10億元),建設期12個月,二期投資48.5億元(固定投資40億元)。 贛州一期項目達產后年產約1.4-1.8億平鋰電復合銅箔,配套的電池約為14-15GWh。 據公司投資者交流記錄表披露,第一批設備預計2022年12月開始交付,并于2023年 上半年交付完畢。目前公司鋰電復合銅箔產品生產良率約80%,動力電池循環測試 一般3-6個月,預計2023年起公司產品開始上量。
(五)元琛科技:環保新材料領先企業,低碳思路拓展功能性膜材料業務
公司主營產品主要包括兩大類:除塵過濾材料、工業煙氣脫硝催化劑。公司成 立于2005年,主要產品為濾袋和SCR脫銷催化劑,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力、鋼鐵及焦 化、垃圾焚燒、水泥和玻璃等行業和領域,在工業煙氣除塵、脫硝、循環經濟等領域 開拓創新,擁有多項專利技術,自主研發實力強。2013年,公司開始PTFE覆膜材料 的研究開發及生產制造,利用現有技術基礎高效及時地開發出可替代口罩用熔噴布 的高效低阻納米級PTFE覆膜材料。同時,公司利用自身在過濾材料上的生產技術優 勢,疫情期間迅速組織產品研發,設備購置、改造、安裝和調試,形成“熔噴布生產 線+納米級PTFE覆膜材料生產線+口罩/防護服生產線”的批量生產。據公司2022年 11月8日投資者交流記錄表披露,2021年底公司正式成立集流體項目,首條產線計劃 于2022年11月完成安裝。
占據技術和供應鏈優勢,有望充分受益復合銅箔需求爆發。公司2020年關注功 能性膜材料在新能源領域的利用,具有相應膜技術、場地儲備、地理協同優勢和供 應鏈優勢。公司方圓100公里以內有相應上游設備、材料和下游電池廠商。自2021年 拿到130畝化工用地后,公司開始積極轉型。據公司投資者活動記錄表,目前公司已 采購東威水電鍍設備和騰勝磁控濺射設備,合肥的第一條量產中試線預計2022年11 月完成設備安裝及調試,現以送樣PET銅箔為主,同時嘗試PP銅箔,復合鋁箔為第 二批研發項目。
特別聲明:本站所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掃描關注
上海聯凈官方微信
隨時了解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