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和鋰電儲能市場保持高景氣度,帶動鋰電材料出貨大幅增長。
中汽協數據顯示,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
GGII預計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670萬輛;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將超900萬輛。2022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預計增速超100%,動力電池出貨預計超110%,儲能鋰電池出貨增速超150%。
鋰電池出貨大幅增長帶動四大主材以及六氟磷酸鋰、VC、PVDF、銅箔等其它鋰電材料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貨增長,但出貨增速有所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出貨量保持增長,但由于各類鋰電材料的產能在2021-2022年快速擴充和釋放,導致大部分鋰電材料的供需關系從去年的供不應求轉變至今年的供需平衡,部分材料領域甚至已經出現產能過剩,進而帶動相關鋰電材料的價格從高位大幅回落。
2022年中國鋰電四大主材出貨持續增長
2022年,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出貨大幅增長,帶動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四大主材的市場需求和產能規模快速上升,推動市場出貨量向上百萬噸/百億平米邁進。
在正極材料領域,2022上半年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77萬噸,同比增長62%。其中,受比亞迪家族、特斯拉model 3/Y、宏光MINI EV等暢銷車型銷量增長帶動,2022年LFP動力電池出貨量和裝機占比進一步提升,進而帶動LFP正極材料出貨大幅增長,且出貨增幅明顯高于三元材料。
2021年,中國LFP材料出貨量約48萬噸,同比增長約250%;2022上半年,國內LFP材料出貨量已達44.5萬噸,已經接近去年全年出貨量,同比增長130%,預計全年出貨量將超110萬噸,同比增長超140%。
2021年,國內三元材料出貨約43萬噸,預計2022年出貨量將超65萬噸,同比增長超50%。
盡管三元材料在國內的部分市場受到LFP材料擠壓,但其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優勢依然明顯,尤其是在海外市場。2022年,國內頭部三元材料企業的高鎳正極材料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在國際市場的占比快速提升。
從市場占比來看,2022年LFP材料在正極材料中的出貨占比將接近60%,預計到2025年LFP材料出貨量將較2021年增長5倍,帶動LFP材料出貨占比進一步提升。
在負極材料領域,2021年國內負極材料出貨量約72萬噸,同比增長95%。受動力電池出貨量大幅增長帶動,人造石墨市場占比進一步上升,超過82%,但增速有所放緩,主要原因是產能不足。
在電解液領域,2021年中國電解液出貨約50萬噸,同比增長約100%。其中,受六氟磷酸鋰、添加劑VC等原材料供應不足掣肘和價格暴漲影響,導致電解液價格大幅上升。
2022上半年,中國電解液出貨33萬噸,同比增長63%;預計全年電解液出貨量將超80萬噸,同比增長超60%。
整體來看,2022年國內四大主材整體出貨量仍保持增長態勢,出貨增速在60%以上,但出貨增速較去年有所放緩,且小于電池出貨增速。原因是前期市場需求增速較快帶動鋰電材料出貨大幅增長,基數增大之后整體出貨增速有所回落。
GGII預計到2023年,國內鋰電池市場出貨量將超過1TWh,其中動力電池出貨有望超800GWh,儲能電池出貨將超180GWh,進而帶動鋰電四大材料整體出貨量進一步提升。
新建產能加速釋放
多數材料已處于價格下行階段
2021年,新能源汽車和鋰電儲能市場爆發式增長帶動鋰電池出貨量大幅增長,進而對上游各類鋰電材料產生強勁需求,鋰電材料環節整體處于供應緊張、價格攀升狀態。
其中,包括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磷酸鐵鋰、磷酸鐵、磷酸一銨、PVDF、VC等鋰電原材料在2021年都出現價格暴漲,并延續至2022年。
具體來看,碳酸鋰、六氟磷酸鋰、PVDF、磷酸鐵鋰等價格在2021年較2020年底同比增長分別超750%、420%、400%和350%;石墨化、磷酸鐵、磷酸一銨等原料價格也有1-2倍的漲幅。
不過,隨著上游企業加速擴產和新建產能集中釋放,絕大多數鋰電材料的供需關系在2022年下半年逐漸趨于平穩,價格進入下行通道。
具體來看,除碳酸鋰之外,包括PVDF、六氟磷酸鋰、VC、銅箔、硫酸鈷等鋰電材料的市場價格較今年年初大幅回調。
到今年10月,添加劑VC的市場價格較今年年初已經下降75%;六氟磷酸鋰、PVDF、電解液、硫酸鈷等材料的價格較年初下降均超40%;負極材料、隔膜、銅箔等材料的價格也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
主要原因是各材料領域在近兩年大規模擴產,新增規劃產能數量遠超市場需求總量,大部分材料的供給關系從此前的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需平衡,甚至進入產能過剩階段。
上述材料領域的產能擴充普遍呈現出新進企業數量多、單個項目產能規模大、一體化項目為主、新建產能釋放周期集中等特點。
其中,磷酸鐵鋰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六氟磷酸鋰、VC、PVDF、銅箔等鋰電材料目前行業規劃總產能分別超1000萬噸、1400萬噸、600萬噸、70萬噸、9萬噸、20萬噸、250萬噸,普遍超出2025年市場預計需求的2-5倍。
若上述大部分規劃產能如期釋放,除隔膜和三元材料外,磷酸鐵鋰、負極材料、電解液、銅箔、VC、六氟磷酸鋰、PVDF等鋰電材料都將面臨大幅過剩的競爭態勢。
整體來看,預計到2023年,除鋰礦外,其它鋰電原材料的產能瓶頸將得以解除,供需關系較為平衡,部分原材料領域將出現產能過剩局面,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特別聲明:本站所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掃描關注
上海聯凈官方微信
隨時了解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