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車圈又掀起了新的熱議,而這個話題隨著近期蔚來 ET7 的交付而變得更火了,它就是:固態電池。
憑借固態電池這個彎道超車點,國產新能源車能不能吊打特斯拉?這個吹得神乎其神的新技術,又到底實不實用?
為什么需要固態電池?
在弄清楚固態電池之前,我們先得弄明白,電動車為什么需要固態電池,現在的電池不好用嗎?沒錯,歸根結底,就是當前常見的液態電池,已經到了發展瓶頸。
電池的發展已經有快兩百年的歷史,如今最常見的是鋰離子電池。高工作電壓、快速充放電特性、長循環壽命、無記憶效應等眾多優點,是它被普遍用于數碼產品及電動汽車的原因。
雖然它性能優秀,但同樣存在著難以跨越障礙:電池結構特性局限了電池性能,也是電池衰老和存在安全隱患的根本原因。
一般而言,電池由四大核心部件組成:正極、負極、電解質以及隔膜。
電池發電的原理,就是是兩個電極材料在電解液中相互交換離子,但這個結構也會使得其反應界面一直存在,也就是電池處于一直在工作的狀態,容易衰老并且也存在安全隱患。
正負極作為電池氧化反應的核心,其重要性不用果子多說。根據正負極材料的不同,在新能源車上,目前主要采用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兩種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由于沒有鈷等貴金屬材料,價格相對低廉。它有耐高溫、安全性能好的優點,但也有能量密度低、低溫環境下放電性能弱的缺點。
至于三元鋰電池,它采用鎳鈷錳作為正極,石墨作為負極。它的優點是能量密度大,電壓更高,也就是說相同質量的電池組容量更大,性能更好。
但缺點是,200 度就容易起火,所以安全性能不如磷酸鐵鋰電池。
整體來看,三元鋰電池有著更好的綜合性能,但隨著技術和工藝的迭代,目前三元鋰電的單體能量密度已經接近極限,很難再有重大突破。
所以,一種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環性能高以及低溫放電性能好的電池,對新能源車的發展就尤為重要。固態電池,正是有望解決這些問題的救星。
固態電池有什么好處?
新能源車怎樣才能取代燃油車?目前在動力電池領域有一個公認的答案: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起碼翻一倍,也就是從普遍的 160Wh/kg 到 400Wh/kg。
要想解決電池的能量密度問題,就一定要進行動力電池的革新。
所以,消滅里程焦慮,固態電池的性能特征就是動力電池發展的目標,也是鋰電池未來的發展新方向。
固態電池看著像是和液態電池完全相反的物種,但實際上只是一種在工藝和技術上,對現有鋰電池進行改進的電池。
它和液態電池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把液態電解質替換為固態電解質,同時取消了隔膜。
為啥要用固態電解質?因為鋰電池本身存在鋰枝晶問題:鋰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鋰離子會在負極表面通過還原反應形成樹脂狀的鋰原子晶體。
若是鋰晶體刺穿隔膜來到正極,就會造成內部短路,引發起火。
所以,當新能源車不幸遭受車禍時,液態鋰電池一旦受到擠壓、沖擊,就會導致隔膜破裂,造成正負極短路,同時鋰電池內部產生大量熱量,加上液態電解質里易燃的有機溶劑,就會造成電池起火甚至爆炸。
固態電池的使命之一,正是要解決這種不穩定性,提升安全空間。
把電解質的材料從液態替換為固態后,由于鋰枝晶在固態電解質中生長緩慢且難刺透,可燃性差,所以固態電池的熱穩定性更強。解決了安全問題,固態電池就可以采用更高性能的正負極材料,使得能量密度突破 300Wh / kg。
理想很豐滿,新能源車用固態電池,能在同等體積電池包的情況下,擁有更長的續航里程,更安全的運作環境,更長的電池壽命,同時也能提升新能源二手車的保值率。
可以說,這些都直擊新能源車企和用戶的痛點。
現實嘛……通常很骨感。既然固態電池那么好,那大伙兒都用上了嗎?
何時用上固態電池?
對固態電池應用最積極的,是國內的車企。
早在 2021 年初,蔚來就聲稱將在 2022 年發布的 ET7 上搭載全新研發的固態電池。但等到股票大漲后,蔚來又改口說,在 NIO Day 上介紹的固態電池,其實是半固態電池。
今年一月,東風方面宣稱,首批 50 輛東風風神 E70 固態電池車在江西新余完成交付,這批固態電池由東風與贛鋒鋰業合作開發。
在投資者的質問之下,贛鋒鋰業最終承認:東風 E70 裝車的電池是半固態電池。
這是因為,E70 固態電池公布的能量密度是 235—280Wh / kg,離國際上公布的低值標準 400Wh / kg 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它最關鍵的結構,電解質,也并非全固態,只能算固液混合鋰離子電池。
半固態電池只是一種過渡方案,它的固態電解質僅僅涂抹在電極或隔膜的表面,但電池依然依賴于液態電解質來進行鋰離子交換。
也就是說,半固態電池同樣存在由液態電解質所引起的漏液、熱失控等安全風險。
如果說蔚來和東風都只是虛晃一槍,那真·固態電池啥時候能用上?
大眾、福特、寶馬等車企,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電池企業都一致認為,全固態電池產業化要到 2025 年才會開啟,甚至到 2030 年前,液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都依然是主流。
就連手握大量固態電池專利的豐田,也在不斷推遲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最新的消息已是 2028 年。
豐田計劃在 2025 年前全固態電池實現小規模量產,并首先搭載在混動車型上;在 2030 年前實現持續、穩定生產。
大眾多次投資固態電池開發商 QuantumScape,并計劃在 2024 年至 2025 年間開始批量生產固態電池。
寶馬和福特曾聯手投資美國固態電池商 Solid Power。寶馬計劃在 2025 年前推出應用固態電池的原型車,并于 2030 年前應用于量產車。
奔馳和 Stellantis 則投資了美國固態電池制造商 Factorial Energy。此外,奔馳還與中國臺灣固態電池企業輝能科技合作,計劃 2028 年實現固態電池批量生產。
固態電池研發周期之長,主要還是受限于固態電池的電解質特性、工藝的難度,以及其高昂的制造成本。
特別聲明:本站所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掃描關注
上海聯凈官方微信
隨時了解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