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終極能源”,代表著清潔能源的發展方向,已上升為中國以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國家能源戰略。
氫能可實現真正意義上零排放,是已知最安全、高效的清潔能源。
燃料電池是氫能利用的核心,而膜電極則是燃料電池的“芯片”,也是整個系統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環節。
氫燃料電池產業鏈
氫燃料電池產業鏈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燃料電池系統(含系統輔件)以及其下游應用環節,整個產業鏈可以簡單圖示如下:
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
氫燃料電池是將氫氣和氧氣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裝置。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把氫和氧分別供給陽極和陰極,氫通過陽極擴散,在催化劑作用下釋放電子,電子通過外部的負載到達陰極,而不含電子的氫原子(質子)則透過質子交換膜到達陰極后與氧原子結合生產水。
作為燃料電池“芯片”的膜電極,主要包括質子交換膜、催化劑和氣體擴散層(碳布)。性能上,膜電極需要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機械強度。結構如下:
膜電極的復合
膜電極復合前,需要將陽極和陰極催化劑分別涂布到離型膜上(即CCM涂布)。采用狹縫涂布方式,可實現微米級精密調節;并采用精密張力控制系統,可實現最小張力2N,涂布精度可控制在±1.5%。
主要工藝說明及參數:
采用狹縫涂布方式,涂布與背輥間隙可實現微米級精密調節
采用精密張力控制系統,可實現最小張力2N
基材幅寬:≤600mm
涂布速度:2~10m/min
涂布張力范圍:2N(min.)
涂布厚度:10~30μm
涂布精度:±1.5%
烘箱溫度:50~150℃
烘箱溫度精度:±2℃
采用五合一連續卷對卷生產線,先將涂布在離型膜上的陰極和陽極催化劑分別以轉印的方式復合到質子交換膜,然后再復合擴散層(碳布),之后直接分切成需要的尺寸。
主要工藝說明及參數:
生產線速度:1~10m/min
基材寬度:≤600mm
張力范圍:2N(min.)
復合輥溫度:≤250℃
溫度精度:±1℃
復合輥機械精度:±0.001mm(@RT),±0.005mm(@PT)